脱西游的秀(一五三):孙悟空为何假扮唐僧掏心?菩提祖师道出玄机!
2021-01-14 09:44:25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文:白马晋一

【一】

《西游记》作为世代累积的文学作品,在民间的流传过程中,难免要沾染上市井之气。

其实这也很好理解。元明交替之初,西游故事在民间就很流行。当然,故事大多是以杂剧等艺术形式作为载体,走街串巷地进行传播。而它面对的主要群体,便是贩夫走卒或下里巴人了。脚本若是过于文绉,恐怕就没了市场,围观群众便要一哄而散了。必要时,就需添加一些劲爆的低俗元素,按现代话讲,即要祭出“三俗”武器博人眼球。

基于故事里固有市井基因的存在,及至吴承恩这位不太正经的儒生笔下,却不加删除,反而发扬光大了。譬如在“车迟国”章节,表现得尤为明显了。孙悟空师兄弟三人,先是将三清殿里的三清塑像丢进茅厕里,然后变作三清模样,哄骗前来“拜码头”的车迟国三妖喝下热腾腾的尿液。后东窗事发,三妖非要拉着孙悟空比试技艺。比试什么?其实就是下九流的技艺,一点正经都没有。比如,下了油锅,谁熬得久,砍了脑袋,谁活得长之类的。反正读者看着热闹,接地气就行。

当然,吃屎喝尿加上血腥砍头这些情节,若移植当代剧目中,恐怕便是限制级低俗制作了。

【二】

除却了砍头,《西游记》还前卫地玩起了诸如“掏心”的限制级游戏。

原著第七十九回,取经团途经比丘国。比丘国有位国师,实为妖精幻化成的,哄骗着昏聩的国王道,“用着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,煎汤服药,服后有千年不老之功”。国王信以为真,准备着干下荒唐事,却被取经团给拦了下来。国师羞恼成怒,竟又哄骗着国王,那个带头的唐朝和尚,乃是十世童男子转世,取他心来做引子,药效更明显。

于是便有了这样一幕。国王牵着唐僧白皙的手,皮笑肉不笑道,听闻出家人讲究救人一命,胜造七级浮屠,我已病入膏肓,望圣僧舍身一救。唐僧不假思索,“接刀在手,解开衣服,挺起胸膛,将左手抹腹,右手持刀,唿喇的响一声,把腹皮剖开,那里头就骨都都的滚出一堆心来。唬得文官失色,武将身麻。”

不用说,此处的圣僧乃是孙悟空假扮,真正的唐僧可没有这个勇气。只是满地那血淋淋的心,随着惯性滚来滚去,画面恐怖至极,令人毛骨悚然。

且看都是些什么心?

“假僧将那些心,一个个捡开与众观看,却都是些红心、白心、黄心、悭贪心、利名心、嫉妒心、计较心、好胜心、望高心、侮慢心、杀害心、狠毒心、恐怖心、谨慎心、邪妄心、无名隐暗之心、种种不善之心,更无一个黑心。”

但凡世间人阴暗之心,一并圆滚滚地在地上陈列着。至于黑心在哪里,自然便在歹毒的国师身上了。孙悟空怒目圆睁,抡起金箍棒来,便向妖精砸去。

脱西游的秀(一五三):孙悟空为何假扮唐僧掏心?菩提祖师道出玄机!

【三】

孙悟空掏心之举,既有荒唐,又有针砭,但文本循迹,其实也是有出处的。

唐代传奇小说《宣室志》里,就曾描述了这样一则故事。

故事里有位名叫杨叟的土豪,家有诸多房产,但因平生为利益所驱,竟患下“失心之疾”。缺心,自然要补心了。他儿子无法,便四处求佛问道,恰一日在山中遇到一名胡僧,这胡僧实乃一只顽猴所变,见杨子求心心切,便许诺用一顿好饭来换心。杨子大喜过望,一边张罗着饭菜,一边忽悠道,我闻说佛祖曾舍身喂虎,你这舍命救人,恐怕离成佛已然不远了。胡僧一边吃饭,一边笑着拍了拍杨子肩膀,道,对头,对头,是这个道理嘛。饭饱之后,杨子却傻眼了,只见胡僧抹了抹嘴,竟显出本相,跳上了枝头,哈哈大笑道,《金刚经》有云,“过去心不可得、现在心不可得、未来心不可得”,你要取吾心,岂不荒唐。

《宣室志》这则故事大抵讽刺了利欲熏心、损人利己之徒,同《西游记》里比丘国那位昏聩国王颇有几分通似。由此可见吴承恩先生的笔力,对民间故事可谓信手拈来。

【四】

如果认为吴承恩先生极力渲染掏心场面,仅是用限制级情节来取悦读者,那就大错特错了。

作者将诸多世俗之心,摆在一起摊开来给读者看,恰恰体现了《西游记》的精神主旨,即是“修心”。也就是说,只有将自身“悭贪心、利名心、嫉妒心……,乃至黑心”一道摈弃了,方能明白修佛成道的真谛。吴承恩先生其实在原著第一回,便树立了一个隐身于江湖的精神偶像,即是菩提祖师。诚如祖师在洞府门联处标榜,“灵台方寸山,斜月三星洞”,无疑便是会意象形的“心”字。这也应合了第一回的回目所点,“灵根育孕源流出、心性修持大道生”。

至于唐僧、孙悟空等众修完九九八十一难,转转兜兜绕了一圈,当真已然明白修心的真谛?且不说猪八戒囔囔埋怨“净坛使者”的果位不够闪亮,如来座下弟子浸淫佛法多年,仍不忘索要人事小费。看得出来,清心寡欲的佛门圣地,似乎又成了世俗心的一个异化映射,作者如是设置,不得不让读者浮想联翩了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